让青春于高原闪耀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2日 消息来源:

【言论】

 

让青春于高原闪耀

 

近日,全国组织部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在会议中强调,要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以青藏高原为例,青年干部中创新人才的出现好似潺潺溪流,于传统的河道外开辟新径,滋润新的领域,在高原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影响下,如何在青年干部中培养创新人才?可以从三方面出发。

“好”字贯穿,党组织“举好旗帜”。一是注重加强青年人才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组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重要会议精神等,坚定青年人才的理想信念,提升其政治素质,为科技创新提供思想保障,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二是将科技创新纳入党日活动,通过组织科技创新主题党日活动,丰富组织生活,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三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形成体系化的梯队建设模式,培养和树立典型人物代表,发挥科技创新先进典型的辐射影响作用。探索实施专项奖励机制,对在科技创新中表现突出的青年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四是积极探索创新党组织服务功能延伸以及党建助力机制和路径,彰显党建引领和党员文化领军人才、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高度重视党对战略性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引领和支持,大力推动大国工匠的培养,为文化创新人才培育注入强劲动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韧”字醒目,众人才“游‘韧’有余”。“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青年干部要以“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远大志向,积极发挥激流勇进、逆流而上的“湟鱼”精神,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呼应好人民期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如竹不畏寒冬,如松扎根高原,要以松竹的一股韧劲在这低温缺氧的艰苦环境里如同青海湖的湟鱼一般生长,湟鱼为适应咸水湖的生活环境,原本在黄河水系的鲤鱼退去鳞片,变成了新的物种,在这环境艰苦的状况中实现了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造就壮观的洄游景象,青年干部也是如此,要想成为创新人才,就要在自身能力的提高上下功夫,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行动。还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同志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能力、修养等各个方面的水平,提高创新力和行动力,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并且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脚踏实地,踏实工作,实现自身价值,防“浮、骄、松、变”四字,最终如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墨梅静待绽放,如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澄澈活水清新通透。

“新”字添彩,大环境“绘新蓝图”。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总量相对匮乏。在青藏高原2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虽然常住人口达到6000万到8000万人,但在科技研发、高端产业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数量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面对这种情况,要全力营造全面支持创新的社会环境:一是营造创新氛围,社会应发挥媒体的力量,宣传创新理念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如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等方式,让大众了解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从而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二是举办各类创新活动,像创新展览、创新大赛等,激发青年干部的创新热情,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三是提供资源支持,建立公共的创新资源平台,整合资金、设备、技术等资源,供创新人才使用。提供免费的在线学习课程以降低创新的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进行创新实践。四是加强合作与交流,搭建创新人才交流的平台,举办各类创新人才的交流活动,让创新人才能够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合作创新,碰撞出更多的创新火花。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年强则国家强,要始终相信在高原地区的未来里,一个个青年创新人才会闪耀着青春的光芒,照亮脚下的热土。

 

撰稿人:杨晓璐

工作单位:刚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