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五卷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消息来源:

【言论】

 

以系统思维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五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奋战在基层一线的选调生,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贯穿学习与实践全过程,深刻把握著作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强大动力,自觉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实践者。

构建“融会贯通”的理论学习体系,筑牢思想根基党的创新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深厚的理论渊源,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绝不能孤立割裂,必须将其与第一卷至第四卷作为有机整体,做到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悟、融会贯通思。要坚决摒弃“蜻蜓点水”式学习、“打卡签到”式应付等形式主义做法,以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核心目标,推动学习走深走实。一方面,要健全党员学习组织机制,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等形式,将党员紧密组织起来,形成“领导带头学、党员主动学、群众跟着学”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要创新学习载体,结合基层实际开展“田间地头宣讲”“线上云课堂”等特色学习活动,切实解决部分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确保基层理论学习“不漏一人、不松一环”,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打造“知行合一”的实践转化格局,提升治理效能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智慧转化为破解基层难题、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基层工作头绪繁多、任务繁重,单靠个人力量难以应对,必须依托系统思维,构建多元协同的实践格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学习成果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具体工作紧密结合,明确“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干”的实践路径。积极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通过建立“党员联户”“村民议事会”等机制,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主人翁”,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厘清村(社区)“两委”、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主体的权责边界,建立问题共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协同机制,精准破解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堵点”,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系统化水平。

健全“系统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夯实工作根基系统思维的落地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要求,融入基层工作的制度设计与流程规范中,形成长效保障机制。在理论学习方面,建立“常态化学习+定期考核”制度,明确学习计划、内容要点和考核标准,通过季度研讨、年度测评等方式,检验学习成效;在实践转化方面,完善“民生实事清单”制度,将群众反映的诉求分类梳理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明确办理时限和责任人,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针对基层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新情况新挑战,加强制度创新,健全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如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应急处置快速响应”等制度,推动基层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谋划”转变,以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保障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持续发挥指导作用。

 

 稿 人:马晓珍

工作单位:2025选调生任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党支部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