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县农牧民技能培训计划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全县农牧民及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农牧业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支持企业用工,积极推动全县农牧业生产发展和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全县农牧民及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紧紧围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产业发展、服务精准扶贫,突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对象、城乡未就业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等群体,大力实施培训。根据群众培训意愿和就业市场需求,改进培训方式、强化培训管理,不断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年计划组织农牧民及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1130人,其中:县扶贫开发局计划培训50人、县就业局计划培训680人、县培训中心计划培训400人(包括全县型新职业农牧民培育对象300人)。
二、计划安排
按照2019年农牧民技能培训计划任务,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农牧区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培训对象职业技能水平。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按照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工作加快构建“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教育培训体系要求,充分发挥县农牧民培训中心整合全县培训资源开办技能培训的实际,壮大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县高原特色现代化农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300人。其中: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牧民50人、培训专业技能型100人、社会服务型职业农牧民100人及精准扶贫型50人。
(一)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以服务各地区产业发展的技能工种为培训重点,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未就业人员意愿,按照各职业工种规定的培训标准,对城乡各类未就业劳动力开展培训,主要以县就业局创业培训,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等培训为主,全年培训680人(次),提升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二)建档立卡贫困户技能培训。结合精准扶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雨露计划”,主要以县民政和扶贫开发局高效养殖技术为主的培训,全年培训50人(次),提高农牧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的能力。
(三)剩余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围绕促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增加农牧民转移就业,全面开展农牧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主要以县培训中心缝纫裁剪、掐丝唐卡、玛尼石刻及藏餐培训。计划培训培训100人(次)。
三、培训重点
按照2019年全县农牧民及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重点安排表(附件),组织实施22个重点培训内容。
(一)技能脱贫攻坚行动。分别组织实施就业培训“雨露计划”、资助农牧区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以及农牧生产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牧区劳动力农牧业生产和转移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增收脱贫。(县扶贫开发局负责实施,县教育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县培训中心全力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二)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含现代青年农牧场主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农牧生产技术培训)。重点围绕青年农牧民开展培训,大力培育生产经营型农牧民、专业技能型农牧民、社会服务型农牧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使学员成为当地使用和推广农牧业生产技术的骨干。同时,帮助农牧区贫困劳动力、残疾劳动力掌握农牧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各乡镇兽医站、青海湖农场、三角城种羊场负责组织,县兽医站、县培训中心负责实施。)
(三)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就业培训。按照省政府关于实施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就业培训工程的有关要求,组织开展能力素质、产业技能、自主创业等培训以及转变择业观念等宣传教育,提升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竞争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县培训中心密切配合,县就业局组织并负责实施。)
(四)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含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行动计划、青年农民电商培育)。对准备创业和创业初期的城乡劳动力实施培训,坚持“创业+技能”的培训模式,帮助更多的人员提高创业和经营能力。(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县培训中心配合,县就业局组织并负责实施。)
(五)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围绕促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紧密结合群众培训意愿和就业市场需求,积极发挥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依托农牧民党员双育工程,发挥农牧区党员、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劳务经纪人等的带头作用,按照各职业工种规定的培训标准,对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扶贫开发局、县培训中心、县妇联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六)全县城乡劳动力技能促就业培训。围绕全县生态保护建设,侧重旅游服务、民族工艺品加工等当地产业发展相关工种,结合劳动力就业培训需求,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方式统筹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开展技能培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培训中心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统筹协调,增强培训效果。全县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在县级政府的领导下,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筹协调,经济和信息化、民政、农牧、扶贫、妇联、就业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统筹推进落实各项任务。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加大项目落实力度,制定、细化、分解培训任务计划,将各类符合条件、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全部纳入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范围,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认真落实好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经费保障等各项措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二)加强质量管理,注重改革创新。各部门和单位要围绕“需求端”和“供给侧”的有效对接,突出贫困地区劳动力、新型农牧民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围绕提高培训质量,努力消除城乡劳动者技能差距,促进职业技能培训普惠均等,提供更加优质的职业技能培训。要紧密结合群众的培训意愿,确保培训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企业用工需求紧密衔接,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就业创业。要拓展培训载体,落实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政策,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参与政府补贴技能培训项目,注重发挥技能培训资源优势,鼓励各地区采取短期与长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就近培训与外地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真正帮助贫困劳动力转观念、学技能、促就业、助脱贫。
(三)加强过程管控,推进绩效考核。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过程管理,积极探索监管手段方法,采取视频抽查、电话回访等多种方式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要进一步细化培训措施,健全完善并认真落实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成本、培训质量和效果挂钩政策。要多层次开展培训质量监督检查,落实培训合格证书查重验印制度,做好培训对象实名制管理,要以培训资金扶持效果为重点,细化、量化考核实施细则,认真开展绩效考核。各培训主管部门要坚持把培训对象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