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乌兰乡:多点发力纵深推进 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4日 消息来源:

今年以来,伊克乌兰乡牢牢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基调,围绕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突出“三个落实”,聚焦“守牢底线、稳定增收、建好样板”三项重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确保巩固衔接上水平、乡村振兴开新局。

图片


聚力乡村示范引领,着力建好宜居“样板村”。一是坚持高位谋划。乡党委、政府发挥“主心骨”作用,引领乡域各党支部协同发力,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责任链条,织密党员带头、驻点推进、全域覆盖的乡村振兴责任网格,完善落实相关制度,构建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动态监督的责任落实体系,确保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二是坚持示范引领。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伊克乌兰乡积极开展“最美伊家人”“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今年以来,评选出“平安共享伊家人”“产业兴旺伊家人”“生态宜居伊家人”“文明风尚伊家人”共12户,“好婆婆”“好媳妇”12人,切实将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落到实处。三是坚持生态宜居。把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突出党建引领作用,以“三清一改治八乱”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周五环境日”活动。乡党委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为工作模式,严格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卫生责任机制,全乡6个村环境责任区不断优化,实现了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化开展、精细化管理。乡村两级层层压实责任,构建了“乡村联动、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并积极引导各村“一核五队”成员广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图片


 聚力产业兴旺多元,着力打造增收“稳定器”。一是抓好优势产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培育壮大牛羊产业,将科技创新深度嵌入“种-养-加-销”各环节、全过程。从良种选育、饲草配方、生态养殖、疫病防控、质量管控等方面着手,建立起一套科学养殖的新标准,有力促进全乡牛羊提产扩量、提质增效。同时,协同县农牧局、市场监管等部门指导加大创建牛羊肉产品品牌力度,在标准创建品牌文化赋能、品牌推介能力等方面精准发力,全乡牛羊产业链条上下延长、左右延伸,牛羊产品已演变成肉类食品、皮革箱包、毛纺织品等多元化商品,内容不断丰富、价值不断提升,摆脱了以往“牛羊养肥就卖、价格高不起来”的发展困境,实现了牛羊产品多元化、商品化、效益化。二是抓好技能培训。树立“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的理念,做好“富民先富脑”,对群众的帮助从扶志、扶智开始,激活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组织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脱贫人口、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有就业创业意愿的群众参加家政技能就业培训,培训涵盖收纳保洁、维修服务和月嫂育婴等多门类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群众享有“一站式”培训的机会,给群众带来知识与技能上的提升,拓宽就业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三是抓好产旅融合。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牧业+文旅”产业,深入挖掘“非遗传统文化”,全力打造伊克乌兰乡民俗文化体验区,动员周边农牧民发展特色美食、民族体育、非遗文化等小产业、小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激发餐饮、旅游、美食发展潜力,深化牧旅一体化发展,打响乡村文旅特色品牌,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图片



图片

聚焦精准监测帮扶,着力织密返贫“防护网”。一是确保帮扶成效。坚持“输血”“造血”一起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情况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措施,真正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措施”帮扶措施精细化,帮扶成效显著提升。二是确保精准消除。始终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遵循“严进严出”的工作原则,坚决杜绝出现“重纳入轻帮扶”的工作思想与作风。对监测对象帮扶消除风险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同时参考监测对象认定风险消除的具体情形,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工作严格进行村级研讨、入户核实、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县级审定的工作流程,切实做到把关严、消除稳。今年以来,通过精准帮扶和规范程序消除风险5户13人。


来  源:伊克乌兰乡

撰  稿、摄  影:张生萍

审  核:顾晏鑫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谭  莉 

转  载: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