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吉乡: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5日 消息来源:

近年来,泉吉乡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建强乡村振兴战略堡垒,全力在组织牵头、激活产业、文明建设、生态保护上下足功夫,推动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不断绘就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组织牵头聚合力,注入乡村振兴“原动力”。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着眼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民族团结、社会治理,创新规范党的组织设置,抓实抓细党的支部建设,以县委“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为遵循,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配齐配强工作队28支、队员148名,开展服务活动600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情70余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星级化评定、“223后备人才计划”等工作,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图片

激发产业新活力,提升乡村振兴“驱动力”。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鼓励支持村级党组织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探索推进“党支部+合作社+牧户”联动经营模式,切实做到兴一个产业、强一村经济、富一方百姓,提速形成乡村产业更加蓬勃、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的生动局面。同时,通过开办劳务公司以联农带农模式促农增收,农牧民群众更加富裕,乡村振兴活力持续迸发。切吉村折赫托恰落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自创立以来,通过成立合作社和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前提,帮助和带领广大群众达到增收致富目的,年内实现二次分红。

图片

文明建设树新风,提升乡村振兴“凝聚力”。坚持党建与民俗文化传承同向发力、融合共进的理念,举办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月”活动,重点突出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特色餐饮,并邀请中国藏族网通、海北今日藏乡、刚察融媒体中心加大宣传推介,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努力打造具有泉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使“文化月”系列活动成为兴文促旅的新媒介。冶合茂村依托圣泉湾生态体验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探索开发祭海宝瓶(青稞糌粑)、环保鱼食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0万元,当地57名农牧民群众月增收达4000元,力争达到村集体增收、群众创收的“双赢”效果。

图片

生态保护促发展,增强乡村振兴“保障力”。严格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对全乡82.55万亩禁牧草场进行管护,足额发放草原生态奖补资金,全乡16处图斑均已恢复治理,并与各村牧户签订后期管护协议并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常态化开展“周五固定环境集中保洁日”,积极探索创建“1+3”生态保洁模式,建立健全管护责任清单,实现责任到人,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集中环境整治活动36余次,志愿服务活动31次,出动人员1600余人次,出动车辆31辆(次)、村级垃圾清运车35辆(次),清理垃圾20余吨。不断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持续刷新乡村“颜值”。

图片

人才引进壮大队伍,激发乡村振兴的“后劲力”。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抓手,切实打造一支政治站位高、业务素质硬、服务意识强、作风纪律严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以后备干部“223”培养机制为抓手,采取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推荐、党支部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在现任村“两委”中“留”、致富带头人中“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和优秀大学毕业生中“引”。截至目前,6个村累计储备后备人才115余名。同时,严格执行《青海省选调生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从严落实到村任职工作纪律,辅助村党支部书记开展村内各项工作,安排4名选调生参与村级事务、矛盾纠纷、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让选调生在基层一线历练,通过压担子、交任务、增才干,促其快速成长。


来  源:县委组织部、泉吉乡

审  核:李朝臣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李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