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吉乡:让“幸福”成为民生最亮底色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4日
消息来源:
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个个便民措施,一个个风险防范制度,无不展现“以群众之心为心”的坚守,无不体现“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的追求。近年来,刚察县泉吉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喂,马姐,我是新泉村党支部副书记盛生梅,2025年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这两天正式开始缴纳了,你可以用微信小程序交,遇到不会的地方,你就及时告诉我,我帮你操作,如果断缴了会影响保障权益,你要抓紧啊。”盛生梅正在挨个通知群众缴纳医保、养老,语气中透露出对村民的关心。村民们在她的提醒下纷纷行动起来,积极缴纳医疗、养老保险。自2025年医疗、养老保险缴纳工作开展以来,泉吉乡将此项工作列为近期的重点工作,通过微信群发通知、入户面对面讲解、电话沟通等方式向农牧民群众广泛宣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各项政策变化、参保方式。针对群众提出的参保范围、缴费标准、缴费档次、财政补贴、参保手续及如何办理医保报销等问题,进行详细解释,让群众对养老、医疗保险政策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真正做到利民政策解释到位、宣传到位。“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福利政策,它直接关系到你的切身利益,如果以后生病住院可以报销很大一部分医药费,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要是岁数到了,以后养老保险还给你返钱,这是件好事,你要尽快缴纳。”泉吉乡党委书记金永清这几天正在前往各村群众家里耐心地宣传着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政策。

“听了书记的讲解,我更加明白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重要,我现在就交。”扎苏合村村民李本才让听完解释后,脸上的疑惑渐渐消散,立马让村里的干部帮他缴纳。泉吉乡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原则,贯彻落实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惠民政策,不断提高群众参保的积极性,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确保惠民政策惠及广大群众。洗菜、切菜、炒菜……泉吉乡日间照料中心的朱阿姨正在紧张有序地为老人们准备营养丰富的餐食。临近中午,附近各村的老人们开始陆续来到食堂,围坐在饭桌前,一边笑语盈盈地拉着家常,一边享用着可口的饭菜。“自从日间照料中心建成以来,附近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就陆续报名来这里吃饭,现在报名的有50人左右,平均一天有十几人在这里吃饭。为了让每个老人都吃得健康、合口味,我每天变着花样做。”朱阿姨介绍。

泉吉乡深入贯彻落实基层党建“六个一”工作要求,把村(社区)“十有”工程作为夯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积极打造泉吉乡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们解决吃饭难的问题,发挥村党组织引领作用,各村“两委”“一核五队”工作队积极开展宣传,引导村里的老人报名到日间照料中心用餐。“家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了,我年龄大了,自己做饭也不方便,这里饭菜不仅便宜,还好吃,大家在这里吃饭,还能聊聊天,解解闷。”冶合茂村的罗布藏老人说。“来这里吃饭的老人,每人每顿收取2元。虽然收费少,但是饭菜营养一点都没有打折扣,每天都会进行营养搭配,确保老人们吃得好还吃得饱。”日间照料中心经理曹正平向冶合茂村党支部书记旦木真介绍相关情况,旦木真当即决定让村里22名60岁以上的老人来这里用餐。为助力日间照料中心“续航”,新泉村和冶合茂村村“两委”自发为日间照料中心分别捐赠总价值1万余元的牛羊肉。
“新泉村党支部和冶合茂村党支部送来的牛羊肉帮了我们的大忙,感谢乡上和村里的支持,我们将全力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得更细、更实。”曹正平开心地说。看着老人们吃得香,还夸她手艺好,朱阿姨的笑容如同窗外的阳光,温暖而灿烂。她也不时加入老人们的话题聊上两句,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日间照料中心。待老人们吃完饭,朱阿姨套上袖套便开始了她的“后半场”忙碌。在村庄前后、道路两旁,一个个身着红马甲的党员正在积极投身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他们有的拿着扫把,有的挥动着铁锹,有的细心捡拾着垃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人居环境更加舒适。

泉吉乡依托乡镇建设、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充分发挥“一核五队”、生态管护员、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等作用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持续巩固全域无垃圾创建成果,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国家公园青海省创建工作,营造山清水秀,岸绿景美,宜居舒心的环境氛围。“为着力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让群众生活得干净、舒心,泉吉乡探索实施‘1+3周五固定环境集中保洁日’,以泉吉乡境内315国道、208省道为重点道路,群众房前屋后为重点区域,着力清理道路两旁碎石、乡集镇生活垃圾,不断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泉吉乡乡长魏鸣明介绍。“两年来,乡上的党员干部和村里的保洁员,都会主动地来打扫街道和村里的环境卫生,加之村里干部不断地宣传,村里、村外的巷道明显变干净了。”泉吉乡新泉村村民马啟荣说。

泉吉乡通过入户宣传、悬挂横幅、分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意义,激发群众人居环境自治自觉性,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将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力军由“领导带头”转变成“群众打头”,让群众成为环境卫生整治的“当家人”而非“旁观者”,努力铺就一幅生产、生活和谐共生,宜居、宜游齐头并进的和美乡村新画卷,群众的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社会救助,让群众的日子更加有了保障;在日间照料中心解决吃饭难问题的老人露出满意的笑容;环境卫生整治提升了居住品质,使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幸福”成为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最亮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