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孟乡:“1469”工作法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今年汛期以来,吉尔孟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创新构建“1469”防汛工作法,即“1个指挥部统筹协调,4个片区网格管理,6支队伍应急保障,9项举措夯实防线”,以科学组织、精准施策、高效联动,筑牢防汛减灾的坚实堡垒。

“1”个指挥部:高位推动,统筹全局。成立吉尔孟乡防汛指挥部,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总指挥,统筹全乡防汛工作,4名县级领导挂帅督导防汛工作。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应急抢险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专项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通过每日会商研判、实时调度,确保防汛指令第一时间传达、任务第一时间落实,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4”个片区:网格包联,精准防控。将全乡划分为乡政府驻地片区、秀脑片区、谷仓片区、江仓片区四大防汛重点区域,实行“县级包联单位+乡党政班子成员+党员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模式,4名班子成员分片担任组长,县级包联单位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共计151名人员深入一线督导巡查排查;党员包联到户,建立“一户一档”信息台账,落实“巡查、预警、转移”责任;各片区组建“风险隐患排查队”,针对危房、河道、山洪沟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6”支队伍:专业保障,快速响应。组建6支防汛应急救援队伍,由年轻干部、基干民兵等组成;队内储备冲锋舟、救生衣、沙袋等物资,确保应急物资“随调随用”;配备医疗设备及专业医护,保障伤员救治;负责人员牲畜抢救,疏通道路,洪涝后清淤、消杀,确保救援通道畅通;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协同作战能力,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9”项举措:全面覆盖,筑牢防线。以“防、查、备、练、宣、转、救、复”为抓手,落实八项举措。隐患排查全覆盖,对全乡危房、河道、桥梁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台账,截至目前共排查36处道路冲毁坍塌,1处道路淹没,3处涵洞积水,410亩农田淹没,青海湖流域水源涵养与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冲毁,5户房屋进水,实行限期整改销号;预警机制立体化,整合气象、水利部门数据,通过短信、微信、村喇叭、无人机喊话等方式,实现预警信息“秒级响应”,目前已转发各种预警信息2000余条;晴天演练实战化,定期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模拟山洪、内涝等场景,提升群众避险能力;宣传培训多样化,通过“防灾知识进村入户”、应急技能培训、“双语”警示短视频等形式,增强群众防灾意识;物资储备充足化,按“片区需求”储备防汛物资,设立4个应急物资仓库,目前全乡共有各类防汛物资1万余件;责任落实清单化,签订防汛责任书,明确“县级领导——乡干部——村干部——党员”四级责任;灾后恢复高效化,制定“1小时响应、3小时处置、2天基本恢复”的灾后重建流程,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督导检查常态化,成立督导组,通过“明察+暗访”检查防汛措施落实,对问题通报整改;联动协同紧密化,汛期实行“每日会商”制度,实时互通汛情动态,确保上下游、左右岸防汛行动步调一致,形成“一方有需、多方支援”的联防联控合力。
进入汛期以来,吉尔孟乡不断总结运用有效经验做法,一是精准研判,在全面掌握全乡地理地貌、历史汛情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卫星云图实时数据,显著提升雨情研判的精准度与时效性,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二是党群联动,通过党员“包户联户”机制的扎实落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逐户排查风险、逐人明确转移路线,确保群众转移工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凝聚起共抗汛情的强大合力;三是平战结合,应急救援队伍日常设备维护、物资管理、技能演练等基础工作,汛期来临后迅速转换角色,第一时间奔赴险情点位,以“战时”状态全力投入防汛抢险,保障应急处置快速高效。
来 源:吉尔孟乡
审 核:张友军
监 制:马坤俊
总监制:李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