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泉吉乡:一碗拉面带来生产转型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正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从放羊娃到小老板的身份转变
每天早晨六点半,泉吉乡还在沉睡中,街上人影稀疏。此时,周毛太的拉面店已灯火通明,一派忙碌景象。大铁锅里,乳白色的牛骨汤底咕嘟作响,翻滚的气泡带着浓郁的香气,与升腾的蒸汽交织,弥漫在整个小店,并顺着半掩的门扉溢向街头。
几年前,周毛太还是泉吉草原上的放羊娃,一家的唯一收入就是那几头牛和几只羊,平时就靠卖点牲畜和皮毛,收入虽然能够满足一家人的吃喝用度,但是一旦行业不景气,牛羊销售渠道窄、价格低,收入就会减少。
去年,泉吉乡依托技能培训政策,开设烹饪(拉面、糕点)培训班,让农牧民掌握了一技之长。这个消息让周毛太眼前一亮,她萌生了学习一门手艺,拓宽挣钱渠道的想法。

这样的小饭馆,在泉吉乡随处可见。
从学徒到师傅的技艺精进
进了拉面培训班,周毛太从揉面、醒面学起,和面的水温、盐的比例她都反复实验。她清楚,这些细节决定着面条的口感。起初她拉的面要么粗细不均,要么一扯就断,可是她不服输,和柔软的面团较上了劲。功夫不负有心人,昔日难以摆弄的面团终于服了软,周毛太拉出来的面匀实又筋道,她终于出师了。
培训结束后,周毛太没有急于开店,而是先去一家知名拉面馆打工实习。半年的时间里,她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摸索出了自己的味道。

闲暇时,周毛太会和伙伴们交流拉面经验。
从梦想到现实的跨越
从参加泉吉乡政府举办的农牧民拉面技能培训班那一刻起,周毛太就从“零基础”系统掌握了拉面制作技术,随后又在乡政府组织的烹饪大赛中夺冠,这更坚定了她靠手艺创业的信心。
如今自家面馆的营收又稳又实在,每天看着来往的食客,周毛太心里美滋滋的。不仅如此,随着面馆客流的增多,拉面馆也吸纳了当地待业人员。这家面馆不仅是周毛太的致富阵地,更拓宽了本地就业渠道,形成“一人创业、多人受益”的良性循环,助力乡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在泉吉乡,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打破了过去单一依赖牧业的生产模式,形成了“传统牧业+拉面经营”的双收入支撑。
来 源:西海新闻
记 者:李皓
文、图 编辑:范启蒙
校 对:山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