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好家乡沃土巢 方能引得“雁归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厚植农村创新创业沃土,吸引大量人才和优质劳动力。现在乡村面貌逐渐变“靓”,回乡创业、就业却成了不少人的向往,呈现着在外乡贤能人归家、洄游等“雁归巢”现象,相关部门也应合力托举,帮助他们迈好创新创业和就业“第一步”,吸引更多归雁回乡固“巢”,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擦亮乡村“底色”做好“留”量密码。“良禽择木而栖”,既要优化农村创业就业的创业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道路硬化、网络等基础设施,以宜居和美乡村吸引更多返乡创业人员停下脚、扎下根。又要盘活乡村资源,精准招商引资,大力开发农文旅项目,创建集休闲娱乐、农耕体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特色综合体,村民也可以持股分红、就近就业获取“双红利”,实现养家糊口不用出村、增收致富不必远游。既实现了向外引才增“留”量,又形成了对内激发“鸿雁”归乡潮,为乡村发展注入“内外动力”。
倾心搭台“铺路”助力“归雁展翅”。为破解乡村人才发展困境,既要通过建立“乡情”共鸣,给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内生动力,从而形成愿意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以回乡建设为荣的积极氛围。又要通过线上线下邀约、同学互荐、面试选择等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发布“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招募信息,吸引学子利用寒暑假到机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村(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同时,支持从乡贤能人中公开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探索指标“戴帽”定向培养,推动“归雁”变“头雁”,助推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守好政策“篇章”,实现双向互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稳就业的一系列宏观政策部署,不仅关系到经济稳定增长,而且关系到社会大局。既要加强对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完善保障农村创业人员的住房、医疗等服务体系,制定专项人才培育计划和帮扶资金等。又要拓宽农村创新创业双招双引的人才路径,以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和绿色农产品项目吸引人才,发挥专家学者、企业家、致富能人等创业导师作用,通过涉农科技人员定向指导、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等,实施巧引人才和情留人才的“筑巢引凤”工程,鼓励更多返乡下乡人员留在农村创业就业。
山野之路多崎岖,不少人感叹“返乡容易留乡难”,真正实现返乡人员与乡村可持续的“双向奔赴”,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绘制出更加生动的乡村图景,让“诗与远方”变成“路在脚下”,吸引更多的人才带着热情主动奔赴。(丁玲,2021年选调生,刚察县伊克乌兰乡人民政府秘书)